学院专刊 | 一起走进中医学院
岐黄百草,逐梦北中医
为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全面地了解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院和专业
明晰学院、专业的特色和前景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特此推出《学院专刊》栏目
助力莘莘学子
圆梦首善学府
本期一起走进中医学院
学院概览
中医学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集教学、科研及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学院。
1956年
创建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
1980年
经卫生部批准成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实行系所合一的管理体制。
1985年
更名为中医基础医学部。
1996年1月
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改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2000年6月
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并,同时成立了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2016年10月
基础医学院更名为中医学院。
自创办之日至今,许多为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国医泰斗在学院执掌教席。67年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功底深厚、成就卓著的国医大师和学术精英,在中医学理论、科研及临床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师资队伍
名师授课
王琦院士、国医大师门诊带教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8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6人、副高级职称56人,博士生导师75人、硕士生导师107人。
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为主的师资队伍。
学院建设
中药实训室
中医诊断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中医诊断舱
17个教研室、6个研究中心、2个实验中心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和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各12个,2个博士后流动站
2个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教育部兼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学院中位居首善。
学院特色
“师资-教材-课程”立体化教育体系建设,学院人员结构逐年优化,“十三五”期间专任教师总数增幅11.5%,年龄梯队不断优化,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增加至92.93%,毕业于外校教师比例增至70.8%。教材建设,筑牢学术高地,1956-1960年建校之初,我院组织编写了首批自编讲义14部,这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立后的最早教材。进入21世纪,我院相继编写102部自编讲义,并出版了15部自编特色教材。学院主编出版的中医学专业相关各类教材,共计200余部,在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全面开展一流课程建设工作,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2020年学院2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2021年学院推荐7门课程参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其中6门课程被认定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项目,5门课程被学校推荐至教育部参评第二批“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
谷晓红教授《温病学》获北京市高校教书育人
“最美课堂”一等奖
中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完整,依托学校实践教学基地,中医学专业通过跟师临床、课程见习、集中见习、阶段实习、毕业实习,为学生提供接触患者的机会,将临床实践活动贯穿于始终。
早临床,为适应中医事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指导思想,我院所有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行全院导师制,在培养过程初期即配备导师,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导师负责指导学生业余时间的跟师学习,安排随诊见习。培养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方法和辩证论治的思维方式,了解和熟悉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一般规律,积累临床导师的体会和经验。
跟师学习
教学基地完善,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院非常重视中医临床前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不断完善现有的基础实训平台,同时建设成多个特色实训平台。
(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群综合实训平台(天文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群综合实训平台是《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两大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主要用以弥补长期以来在中医的教学体系中对于天文天象认识的不足,并凭借直观可视化教学设备,搭建了符合中医“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的“天人医学”综合实训平台。
(2)中医临床经典综合实训平台,中医临床经典实训一直是国内中医药院校实训的难题,其强调思维,注重学生的主动思考与能力训练。我校中医临床经典实训平台已完成I期、II期建设,初步形成了经典原文实训-案例实训-智能授课-名老中医传承-远程诊疗模块。
(3)中医诊断舱,中医诊法和辨证等思维和技能是中医临床基础技能,是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是联系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对本科生进一步学习临床各科及毕业后的临床诊疗水平有重要影响。
(4)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北京中医药大学机能学虚拟仿真中心的建立,使学生随时随地以虚拟的方式进行相关实验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督促了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验室基本技术实训》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群综合实训平台
“院校+师承”人才培养模式,自2015年,学院全面推广“院校+师承”的人才培养模式。多途径利用学校、医院等各类教育资源,中医学各专业本科生从入学即配备导师。一方面,使学生尽早产生专业归属感,坚定学习信心,并更好地实现个性化的培养;另一方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意识,为师生提供了更多交流互动机会,此外,也使得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发挥好“育人”作用,完成知识与做人的全面传承。
临床前综合实训——中医基本技能培训,中医基本技能训练作为临床前综合实训,是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教改实验班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是中医专业主干课程《中医基础学》、《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中药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的有益补充,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技能训练和临床培养使学生提高中医学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为未来中医临床奠定基础。
强实践——中医药学综合设计实验,对现有基础医学实验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建立了分层次、系统化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包括基本实验技术、学科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自主创新中医特色实验4个层次。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从健康到疾病、从宏观到微观、从基本到综合、从验证到探究,并密切和中医药理论、科研进展及临床应用相结合。设计“基本实验技术”“形态学实验”和“机能学实验Ⅱ”的独立实验课程,在机能学实验Ⅱ中增加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自主设计性实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整体观念和综合创新能力。
饮片厂实习
采药
就业情况
校领导走访中医学院开展就业工作调研谈会
中医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以思想品德、阳光心理、专业技能、健康体魄、职业素质“五大养成”为抓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截止2021年12月,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75%,签约率达83.66%。近3年就业率均达95%以上。
中医学院组织开展毕业生试讲培训
中医学院积极发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校友各方力量推动工作,织牢助力就业工作网。硕士、博士研究生就业包干到人,每位导师做到一对一重点沟通交流。建立“中医学院招聘信息汇聚地”微信群,老师们转发关注到的就业信息,共享就业资源,平均每年为毕业生提供上百条就业资讯。
平均每年组织开展中医学院专场双选会不少于3场。每年开展不少于50场的就业系列活动,授课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演练指导,快速提升学生就业面试中的职业感。
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需求进行分类施策,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助力学生满意就业,每年平均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就业信息推送400余次。
中医学院赴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走访用人单位
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政策促进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大舞台建功立业。引导学生着眼于新兴行业,组织开展“医技之长”系列讲座,通过一场场医学前言讲座,激发学生们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引发对中医药与智能医疗的更多思考。
中医学院将继续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立德树人为工作核心,积极回应学生与家长关切,打造360度一对一的精准就业辅助平台,务实进取,滴水成渊,帮助学生在人生转折期,顺利毕业、满意就业、实现梦想!
师生寄语
院长寄语 —— 李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
欢迎进入梦想的中医殿堂—北京中医药大学!壶天燕地,是大师云集的圣地,更是大师诞生的摇篮。浩如烟海的知识技能,等待着传承、学习和应用;广袤无际的未知领域、等待着探索、研究和创新;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等待着策划、实施和总结。传承精华、创新未来一一在这里,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助力我们青春起航,梦想绽放。
教师寄语 —— 王天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教学名师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会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先后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学校秉承“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以她博大的胸怀,融汇中外、海纳百川、锐意进取,不断向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她是我国最好的高等中医药学府!我为自己是一个北中医人而感到自豪!作为中医学院的一名老教师,特别希望热爱中医学的优秀学子到这里深造,祝愿你们考出好的成绩,如愿以偿!期待与你的相遇。
学生寄语 —— 门奕年
中共党员
中共党员,20级中医学院硕士1班班长
2015年度黑龙江省三好学生
2016年度校优秀团干部
多次获得校三好学生、各级奖学金,
2020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作为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也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院校,他承载优秀传统科学与文化,传承名家大师理论与技术,依托现代先进技术与方法,承先贤,博古今,启新知。北京中医药大学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是进行中医理论学习、科研探究、临床实践的沃土,是每个中医人逐梦的殿堂。
曾经,带着崇敬向往,我踏入了北中医的校门。那从校园亭台楼宇间透出的古朴致美,老师面对学生时沁心的和蔼友善,学生开展活动中迸发的时代青春,无一不深深打动着我。这就是北中医特有的氛围,宁静而致远,严肃而活泼,博古而通今。校园生活如此,治学亦然。在壶天湖畔研读默诵,以经典为师;在夜半操场观星沉思,同先贤为友;在课堂讲座体会妙趣,与大师相伴;在岐黄殿旁探讨启发,携同窗前行。“勤求博采,厚德济生”是为医者的衷心,“追求卓越,止于至善”是为学者的态度,“溯古探源,严谨求证”是中医人的深度,“传承创新,兼容并蓄”是中医人的广度。
今天,怀着殷切期盼,我真心希望更多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青年加入我们的行列,愿每个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子满怀信仰与激情,让中医文化在人类历史长河里生生不息,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厚德磐安,济世苍生!
学生寄语 —— 王梓旭
2018级中医学五年制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首善学府,大师辈出、明师云集,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如果你热爱中医药,矢志传承中医药、建设健康中国,那么北中医是你的不二之选!
选择北中医,就是选择了一份挑战和担当。回首往昔,中医药学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立足当下,北京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10秒中医药体验馆”闪耀北京、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成为一张中国向世界递出的自信名片,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展望未来,北中医人更要有“苁蓉”自信的风采和誓将疾病“千里光”的豪迈情怀,在实践中踏实前行,推动中西医结合,成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者、成为中医药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传播者,更好地服务人民,这是北中医人的承诺。
选择北中医,就是选择了精彩的人生。在这里,杏林春暖、橘井泉香,岐黄殿前问道,青年“远志”在大医精诚的誓言中孕育、升发。在这里,人心向学,你可以在访名家、跟明师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在与朋辈的交流中增长学识、丰富见识,“厚朴”为人、“细辛”做事,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
勤求博采,厚德济生。诚挚地邀请各位优秀的青年朋友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共同为祖国中医药事业而奋斗!
传承创新北中医
岐黄之术济天下
欢迎报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我们在这壶天燕地的大美校园等你